2021-08-04
(關鍵字: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副作用、保護力、AstrAZeneca、AZ、Moderna、莫德納、Pfizer-BioNTech、輝瑞-BNT、聯亞、高端)
|
國內新冠肺炎的疫情最近(2021年7月下旬)逐漸趨緩,疫情警戒標準降為第二級,部分民生管制也稍微鬆綁,目前為止被發現的幾個大型傳染鏈都成功被控制住,但抗疫這場考試並未結束。提升警戒標準雖能暫時讓疫情降溫,卻會限制大眾的許多自由,對民生與經濟活動都有相當大的打擊,因此並非長久之計,當疫情控制到一定程度時,勢必需要再開放。好在我們此時已有不少其他國家成功抗疫的經驗做為參考,從這些考古題當中,能看到不少國家在疫情爆發後封城,趨緩後解封,人民獲得自由後馬上開始大量的活動與交流,疫情又馬上因此升溫,必須再度封城,陷入不斷封城與解封的循環,真正能有效打斷這個循環的唯一方法,就是疫苗!只有當國內疫苗涵蓋率提升,多數人提升抵抗力,減少染病的機會,整體環境的染病人數下降,才能真正減緩或阻斷病毒的傳播。
幸好我們遭遇疫情爆發的時候,已經有疫苗能夠對抗了,國內從取得疫苗開始至今,政府便努力的想提高施打率,疫苗廠牌從起初只有 AstraZeneca(AZ),接著增加Moderna(莫德納),之後陸續還有Pfizer-BioNTech(輝瑞-BNT)、國產(聯亞、高端)疫苗可能會啟用,疫苗的廠牌越來越多,每天無論街坊鄰居、電視新聞、社群軟體都充斥著大量討論,眾說紛紜,大家眼花撩亂,不知該如何選擇,因此這篇文章想與大家談談疫苗的選擇。
關於選擇時的考量因素,網路與各方媒體已經有許多文章及影片為大家分析數據,在此我們就不再討論數據,想換個方向思考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念。
多數人在選擇時的考量大多就是兩個因素為主:副作用、保護力。副作用廣義來說,就是接種疫苗之後有什麼不希望出現的反應,我們將副作用簡單分為嚴重與輕微的做討論。嚴重的副作用比如AZ疫苗的血栓或是莫德納疫苗的心肌炎、甚至是媒體吵得沸沸揚揚的死亡等,現今的醫學講求科學以及實證,意思是有一分證據才能說一分話,目前國外進口這些廠牌的疫苗,在上市前就必須經過大規模的試驗,在台灣開始施打前,不少國家也已有半數以上國民接種至少一劑,從國外的數據來看,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直接導致死亡,而心肌炎或血栓等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是數百萬人才可能有幾個案例,比樂透彩中獎機率還低,但如果感染新冠肺炎,發生心肌炎或血栓的機率是每一百人就會有幾個案例發生,況且,同樣是心肌炎或血栓,疫苗導致的案例都有順利復原,並未留下任何後遺症,但若是新冠肺炎引起的併發症,致死機率卻大幅增加。至於輕微的副作用,多數屬於施打疫苗後的免疫反應,如發燒、疲倦、痠痛等等,不同廠牌的發生機率雖然稍微有差,但無論哪個廠牌,通常在48小時內都會恢復。
接著談到保護力,許多媒體或名嘴直接將不同廠牌保護力拿來比較,但這是個錯誤的解讀方式,因為不同廠牌的疫苗都是不同藥廠在不同的時間、國家、對象所做出來的實驗結果,是無法直接比較的,這概念就如同,我們拿兩個學生在建中和南一中各自的模擬考成績來比較,就能判斷誰在大學指考成績比較好嗎?這兩個成績無論是考生、考題、考試時間都不同,是無法客觀比較的。此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擴散、複製的過程中,有時會產生突變,順應大自然汰弱留強的生存法則,當突變產生更有利病毒生存的特性時,這個病毒株會變得越來越強勢,病毒就有點像是在練功一樣,漸漸變得越來越厲害越難以對付,比如現在已經很難找到最初武漢所散布出來的原始病毒株,因此接種疫苗後面臨的很可能也不是研發實驗時流行的病毒株,不斷糾結在疫苗研發時的保護力數據,意義並不大。其實關於保護力,最重要的數據是針對重症與死亡的保護力,無論哪一個廠牌,對目前主流的病毒株,都是達到九成以上,差別不大,也就是都能保護我們在染病後只會有些類似感冒的症狀,不會有生命危險。
總結來說,只要是國際間認證合格的疫苗,就長遠角度來看,差別並不大,重點是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目前許多學者都認為幾乎是不可能消滅殆盡,未來很有機會就像流感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因此每個人都還是有感染風險,施打疫苗才是最有效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方法,那麼到底COVID-19疫苗該怎麼選擇呢?其實很簡單:「能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疫苗。」
(關鍵字: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副作用、保護力、AstrAZeneca、AZ、Moderna、莫德納、Pfizer-BioNTech、輝瑞-BNT、聯亞、高端)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放假趴趴走 體重也跟著趴趴走/文:夏明輝醫師 | |
➤何謂血尿 ? /文:王世杰醫師 | |
➤減重QBQ/文:夏明輝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