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消化不良、脹氣、功能性消化不良)
|
消化不良算是基層門診最常遇到的病症之一,病患常因類似潰瘍的疼痛而來求診,症狀時常反覆發生,而且無法根治,因此常發生病患到處求診,或是反覆接受檢查但卻沒有特殊異常。長期而言對病患來說相當痛苦,醫師也覺得十分棘手。
下列四項症狀中只要符合一項,且反覆持續6個月以上,且近3個月都還有症狀即符合診斷 (反覆的定義為每週超過一天以上)。
1.用餐後會感覺腹部脹氣、消化不良。
2.吃東西容易有過飽,無法吃完正常份量的一餐。
3.上腹部中央的疼痛。
4.上腹部灼熱感。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接受相關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例如胃鏡、超音波等檢查。檢查後仍找不出病因,才能歸類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原因可能如下:
1.胃部的排空功能較差。
2.胃的放鬆機制調節異常。
以上兩點可能導致容易感覺吃一下就飽、腹部脹氣、無法消化。
3.內臟過度敏感。
可能比一般人對內臟的感知度更高而產生過度的疼痛跟不適。
胃部排空或放鬆機制較差的病患,臨床症狀上也常合併有胃食道逆流、火燒心等症狀,部分病患在給予促腸胃蠕動藥物後症狀可以得到緩解及控制。
但有些病患即便使用促腸胃蠕動藥物也無法緩解症狀,此類病患研究上發現可能與膽汁逆流、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吸收不佳等有關。因此飲食習慣調整,例如細嚼慢嚥、減少精緻澱粉及高油脂食物的攝取對改善症狀有幫助。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面向在於心理社會因素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有很大的影響。問診上常常可以發現病患有明顯的焦慮或憂鬱情緒,也時常合併多種身體不適。已經有研究證實,生活壓力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的嚴重度及發作有高度相關,例如面臨考試、求職、生活巨大變動或經濟壓力等,都可能導致症狀發生。
綜合以上可以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果只是單點的用藥物治療,沒有深入探索病患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壓力源,很難得到完整的治療,所以治療的成功率不高,病患會到處求診,更加緊張焦慮,也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醫病同步合作對抗疾病是最好模式,完整的衛教搭配藥物使用、引導病患探尋及釋放壓力,病患也要遵循衛教內容,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如此才能有效的治療。
(關鍵字:消化不良、脹氣、功能性消化不良)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水煮餐減肥有效嗎?/文:林黑潮醫師 | |
➤體重異常減少,小心身體出了問題/文:王世杰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