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關鍵字:泌尿道結石、腎結石、腰痛、結石)
|
請問什麼是「泌尿道結石」呢?
泌尿道任何部位都可能有結石產生,其中以「腎結石」最為常見。
泌尿道系統,泛指可過濾血液廢物並將其透過尿液排出體外的一系列器官,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組成。腎臟為一組成對臟器,每天過濾出約 150 公升的液體,其中 99% 經腎小管再吸收,最後僅1%(1.5公升)形成尿液。左、右腎產生的尿液經由輸尿管送往膀胱暫存。膀胱容量為 250~300 毫升、厚度約 1 公分。膀胱與尿道連接,男性尿道長度約為 20 公分、女性約為 5 公分。
為什麼會形成結石呢?簡單說就是尿液中出現不被溶解的結晶物質,經過反覆生成堆積後就形成結石了,有點像是滾雪球的概念。
常見的結石種類:
草酸鈣:佔75到80%,多因尿液中草酸或鈣濃度太高所致。
磷酸鈣:佔10到15%,好發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
尿酸結石:佔5至10%,多發生在高尿酸的人身上,其最大的特點就是X光可以穿透,也就是說在一般X光檢查下,結石是看不到的。
磷酸胺鎂結石:約佔10%,則是一種感染性結石,鹿角狀結石常是這種成分。
男性、中壯年、白領階級是結石高危險群。
「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也是造成結石的重要因素。
雖然女性較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但是男性得到結石的機率卻是女性的兩倍以上,這與男性賀爾蒙及飲食習慣有關。另外,30~50歲成年人、常坐辦公桌的白領族,工作期間因為水分攝取少、少活動、常憋尿,長期下來也易導致結石形成。
「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也是造成結石的重要因素,喜歡吃肉、重鹹、重甜口味的人要特別小心,因為會使尿液中鈣與尿酸的濃度上升,也會間接降低尿液中檸檬酸的濃度和酸鹼值。
長期尿路問題的患者,則是容易因尿液滯留過久導致結石發生,如: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慢性尿路感染、長期臥床等。另外,高尿酸或較特殊的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容易因疾病因素而產生結石。
台灣地處亞熱帶,是尿路結石的好發地區,尤其「夏天」的發作機會更高!
50%的泌尿道結石病人在第一次發病後五年內就可能再次復發。
台灣地處亞熱帶,是尿路結石好發地區,據估計台灣地區有10%左右的人曾經罹患或正受結石之苦,而每年因尿路結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之人數在萬人以上。尤其,夏天氣溫高、流汗多、尿量少,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5倍。
結石病患在接受治療後,如果沒有做好預防及定期追蹤的工作,六年內復發率高達60%,部份病患甚至因而喪失腎臟功能,不可不慎!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高危險族群容易復發之外,若有合併相關代謝異常疾病、尿路的先天性畸形(如馬蹄腎、輸尿管異常)、反覆性尿路感染者也要小心結石復發之情形。
尿路結石部分和遺傳有關,但是更重要的是共同的飲食飲水習慣所致。
就遺傳的觀點而言,尿路結石是屬於多重基因缺陷。如果父母有結石,子女得結石機率比一般人多3倍。若雙親之一和兄弟姊妹有人得過結石,那得結石機率更比一般人高5~10倍。如果又存在特定家族遺傳性疾病,那麼比例自然是更高。
但是不可忽視「後天環境」的影響,若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多位家人都得過結石,則很有可能是因為共同的生活習慣、飲食飲水習慣所致。
簡單一句話,「痛」起來要人命!
尿路結石的症狀,從完全沒有感覺,到痛到喪失行為能力,都有可能,時常可以聽到健康青壯年因為結石發作而痛到需要掛急診。甚至有人比喻結石的痛就好像是讓男性體會產婦生產的疼痛經驗。
那為什麼會這麼痛?主要是因為當結石卡在腎臟與輸尿管結合處,或是卡在輸尿管時,會引起泌尿道肌肉強烈地痙攣蠕動,導致「腰腹部」出現突然的劇烈絞痛,有時疼痛會輻射到鼠蹊部、生殖器和大腿。
當結石在移動時可能刮傷泌尿道而造成血尿或尿急。如果合併細菌感染時,會同時出現發燒、發冷等感染症狀,若不及時處理,容易引發後續腎功能受損或造成菌血症,這是會有生命危險的。此外,腹脹、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常讓患者甚至醫師誤認為是腸胃炎或盲腸炎。
腰痛的原因五花八門,泌尿道結石僅是其中一個常見的診斷。
建議應由專業醫師幫忙診斷,而不是胡亂吃藥喔!
腰痛是一個極為常見的症狀,多數人終其一生可能會遇過一次以上腰痛的情形,但是不見得都能得到完全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若出現腰痛情形,常見的鑑別診斷可分為五大類:
(1) 泌尿道系統:除了常見的結石,也可能是腎臟發炎或感染,甚至腫瘤所造成的。
(2) 消化系統:膽囊問題,如膽結石、膽囊發炎,也會出現右側腰腹部疼痛,有時會出現類似腎結石的絞痛。胰臟發炎,除了典型的上腹部劇痛外,也可能造成左側腰痛,甚至是後背疼痛。
(3) 神經肌肉系統:這個才是現代人最常見腰痛的原因,多數是姿勢不良所造成的肌肉拉傷,或是老化所引起的腰椎問題。肋骨或肋軟骨發炎也有類似症狀。
(4) 皮膚:最有名的就屬帶狀皰疹,一開始常被民眾誤以為是真的腰痛,到處就醫卻效果有限,結果幾天後皮膚就出現叢聚的小水泡。
(5) 生殖系統:女性的子宮、卵巢、骨盆腔問題也可能以腰痛來表現,但常伴隨下腹部疼痛或陰道分泌物。男性的睪丸問題也可能有類似情形。
由此可知,尋找腰痛的正確原因,除了依靠病患所提供的症狀表現之外,仍有賴於醫師專業的鑑別診斷及相關檢查,只要能夠找到確切病因,多數腰痛都是可以治癒的。倘若有相關腰痛問題,建議可先諮詢家庭醫學科醫師做初步的鑑別,以確定是否需要藥物治療或是轉診做進一步檢查。
治療結石的方式,可大可小,每個人應接受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目前結石治療方式相當多樣,其選擇主要依據結石的大小、位置、是否感染、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泌尿系統的功能及構造來決定。
如果結石小於0.5公分,因為有六成以上會隨尿液自動排出,因此若沒有感染疑慮且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先考慮保守治療,如:大量喝水(每天3000cc以上)、藥物止痛及幫助結石排出等。
但是,若合併腎功能逐漸受損、疼痛症狀無法以止痛藥控制、或大於0.5公分的結石(自排機率很低),則須考慮體外震波碎石,甚至是手術治療。
「水」是防治結石的萬靈丹、調整飲食內容、按時回診追蹤。
切勿聽信坊間偏方,往往只會弄巧成拙!
「沒事多喝水」準沒錯,若無特定疾病需要限水的話,建議每日應攝取3000cc的水分,當然白開水是最好的,因為多數飲料內都含有草酸成分,對預防效果並不好。大量水分攝取可以稀釋尿液,也可以沖出細小結石。睡前也建議適度補充水分(300cc),以避免夜間尿液濃縮。
切勿憋尿,每1~2小時向廁所報到,維持每日尿量至少2000cc。
避免重鹹飲食,因為鹽分會增加結石的復發;避免大魚大肉及高普林食物。
注意高草酸食物的攝取,如:濃茶、咖啡、可樂、啤酒,和花生、巧克力、扁豆、菠菜、蘆筍、蘿蔔等。也要避免攝取過多維生素C的食物,因為會酸化尿液,增加結石生成。
不用刻意限制鈣質的攝取,反而攝取足量鈣質還可以抑制含鈣結石的產生。
結石絕對不是一次性的問題,因此建議每3~6個月定期追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仿間常聽到的啤酒或化石草來排石頭,其實都是透過「利尿」的效果,短暫嘗試或許會有效果,但是長期使用反而可能增加結石的產生,如:常喝啤酒會增加尿酸結石的生成。
(關鍵字:泌尿道結石、腎結石、腰痛、結石)
您可能也喜歡的文章:
➤什麼是黑色棘皮症? /文:洪啟偉醫師 | |
➤如何跟嘴饞說再見?/文:許錦銓醫師 | |
➤為何我老是減重失敗呢?/文:王世杰醫師 |